聖誕卡的由來(一)
相傳聖誕卡始于一八四四年。當時,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阿拔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里慶祝聖誕節,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,請柬上印有祝賀的詞句。歐洲人從此紛紛仿傚,用這種寫上祝賀詞的卡片來互相祝賀聖誕和新年。
還有另一個說法,在一八四三年,在英國有個叫亨高爾的十多歲青年,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。聖誕節時,他因為忙,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,便切了一些白紙片,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,畫上一家人坐著歡度聖誕的情形,又在紙片中央寫著祝賀詞:『恭祝聖誕,並賀新年!』寄給親友。以後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,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,除了他們自己留著用一百張之外,其餘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。從此以後便有了聖誕卡。
聖誕卡片從早期的單色印刷至今日的【色】【音】俱全,不但是收卡者大飽眼福,而且還大飽耳福,一張張會發出聲音的聖誕卡使整個佳節的氣氛更加的濃厚。
聖誕卡的由來(二)
關於聖誕卡的來歷是這樣的:早在一八四二年的聖誕節,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,用一張卡片,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,並且寫了兩句:「祝您聖誕快樂,新年平安。」然後把這張卡片,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。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,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,就請畫家毛厄里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,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。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,在畫的一角,還寫著:「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,和愉悅的新年。」
一八六四年,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,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,開始發售。到一八六五年,印刷的聖誕卡,大量銷售了。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,運送到英國去,正式發售。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,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,漸漸流行起來。當初聖誕卡的寄送,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,到了二十世紀初,普遍風行,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,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,和恭賀新年。
聖誕卡在台灣廣為流行,是近三十年的事,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,在聖誕節後,就是新年,所以致贈聖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,是很有人情味的風俗。
至於我國賀年卡的來歷,也是有線索可尋的。早年,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,在新年伊始,職位或輩份低的,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。如果主人不在,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,拜年的人,便留下紅色名片(或印紅字者),上有「登府拜年恭賀新禧」的字樣,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。(是否有寄送賀年卡的事,沒有考據。)
基督徒寄贈聖誕卡,不可疏忽聖誕節的意義,它是紀念救主耶穌誕生的節日。耶穌的降生塵凡,是為了拯救世界,他給人們帶來新生的希望,給社會帶來和平的訊息,給困苦弱小者帶來安慰和信心。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境(馬槽)裡,立了謙虛、克苦、慈愛和犧牲的榜樣。他謙卑自下,受苦受難的精神,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,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度。
聖誕節這天,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,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。寄贈聖誕卡,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,就是向親友祝福,以表懷念之情。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,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。
以前聖誕卡的畫面,多半與耶穌聖誕有關;現在的圖樣,真是花樣百出,多采多姿。基督徒仍應選用有聖誕意境的畫面較好。如果你有親友在遙遠的地方,平日忙於工作很少通訊,可寄上一張聖誕卡,表達懷念和祝福,相信對方必然欣慰萬分。如果你不是基督徒,用一張聖誕卡當賀年卡,同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