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適能檢測 | 王順正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「教育部將從八十九學年度起實施大專校院學生體適能檢測,並試辦發給體適能護照, 六月十六日(2000年)的一則新聞報導,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不會有特別的感受, 下表列出「教育部體適能護照」與「國軍基本體能測驗」的測驗項目與內容。
依據「教育部體適能護照」與「國軍基本體能測驗」檢測項目的內容來看,我們可以發現,除了腹肌肌力、肌耐力的測驗方式幾乎一致以外,很顯然的,妳會發現「國軍基本體能測驗」的檢測內容,顯然比「教育部體適能護照」的檢測內容複雜許多,而且設計也較為完善(有替代項目)。特別是有關上肢肌力、肌耐力的部分,是兩種檢測的最大差異所在。一般學生如果沒有特別注意上肢肌肉能力的訓練,很可能在服役階段,無法適應部隊中對於上肢肌肉適能的要求。 其實,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的健康體適能檢測(1998)項目,包括 1英哩跑走(包含跑步後心跳率測量)、扶地挺身、坐姿體前彎、身體質量指數等四項測驗;AAHPERD體適能檢測(1988)項目,則包括1英哩跑走、仰臥起坐、引體向上、坐姿體前彎、皮脂厚測量等五項。不同的體適能檢測內容並不一樣,那一種最好呢?最符合學生或軍人的需要呢? 事實上,測驗的目的,除了希望一般學童與軍人注意身體的運動能力與體適能以外,往往還包含預測未來發展、鑑別能力等級、給予因材施教、引發學習動機、改進學習技巧、測定進步幅度、以及判定學習成就的依據,由此可見體適能檢測的重要性。 相反的,某些體適能檢測的結果並沒有好壞的區分,例如身體質量指數很高與很低都是不健康的、柔軟度太好對身體也沒有幫助、僅鍛鍊腹肌而不在意手臂肌肉適能的運動訓練方向也是不正確的。除此之外,體適能檢測的目的,也不應要求學生與阿兵哥的所有檢測結果都滿分,而且也不應以檢測的結果做為評量的唯一標準,否則將不利於學生「特殊運動能力的發展」。體適能的檢測,似乎應該以「達到標準」或「適當進步」為評量的目標。 最後,筆者仍要提醒的是,「運動的過程」比「檢測的結果」重要。學生與軍人都不應該因檢測結果而滿足,因為,如果「幾天不運動」檢測結果可能馬上會退步,不斷的參與運動、享受運動的樂趣,才是「體適能檢測」的最終目標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回上一層 |